妇儿权益维护
维权窗口
公告栏
新闻快递
领导讲话
妇儿权益维护
家庭家教家风
巾帼志愿全澄
女性创业创新
组织阵地建设
联系我们
首页>>妇儿权益维护
市司法局:发挥司法行政职能 多措并举护航“她”权益
2025-08-14

近年来,市司法局在市委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按照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要求,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职能,以清晰的思路和扎实的举措,在力求实效上下功夫,为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
 

大力开展妇女儿童的法治宣传工作

一是加强常态化普法宣传。围绕“三八”妇女维权周主题活动,依托“法润暨阳”微信平台、电视台《法治全澄》专栏等媒介,通过法治培训、法治讲座、法治巡演、送法服务等形式,广泛宣传妇女儿童相关法律法规,提高全社会对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法律法规的知晓率,提升妇女儿童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。

二是突出青少年普法宣传。深化“法护蓓蕾”工程,做优做强“法治副校长”项目,深入开展宪法、未成年人保护法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学习宣传,搭建家庭保护、学校保护、社会保护、网络保护、政府保护、司法保护“六位一体”的青少年普法大格局。连续5年开展青少年法治故事创作活动,以30个未成年人案件为原型创作出20篇青少年法治故事。

三是推进互动式普法宣传。组织开展法治手抄报、法治读书会等活动,将传统说教模式转变为互动学法,把趣味普法带进家庭、带到青少年身边。充分利用AR/VR互动新媒体、互动抢答系统等数智化互动系统,增强交互体验,强化青少年学法守法意识。依托“司小豚说法”系列普法动漫推出未成年人保护、反家庭暴力等主题普法动漫,提升普法的趣味性和时效性。截至目前,已开展100余场寓教于乐式法治宣传活动,吸引了全市1000多个家庭参与,普法教育惠及1500余名青少年。 

 

全力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

一是织密服务网络。进一步拓宽法律援助服务渠道,延伸服务触角,前移工作重心,深入推进“市镇村三级法律援助服务网络”建设,配齐配强站点硬件设施,着力规范制度及服务流程,以市法援中心为核心,驻公安、检察院、法院、妇联、人社等16个部门工作站为横向补充,17个镇(街)工作站和279个村(社区)联络点为纵向延伸的服务网络,就近为妇女儿童提供法律咨询、调解、代理、辩护等援助服务。

二是完善服务机制。积极畅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,对妇女儿童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请,一律简化受理程序,缩短审批时间;建立健全妇女儿童法律援助“三优先”服务机制,坚持做到“优先接待、优先受理、优先指派”,努力实现法律援助服务“零等待”;启用“容缺受理”机制,对情况紧急的法援申请,在申请事由符合范围、主要申报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条件,但部分手续欠缺的情况下,中心先予受理指派,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材料及办理时限,允许事后补齐。

三是创新服务模式。依托基层法律援助站点,摸排全市妇女儿童法律援助潜在需求对象信息,主动宣传法律援助政策规定,提示获取法律援助的方式和渠道;对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妇女儿童实行法律援助电话预约申请制度,指定法律援助骨干律师为申请人提供“面对面”的法律咨询服务,协助办理法律援助申请手续。

四是确保维权实效。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办案服务质量督查机制,综合运用质量评估、旁听庭审、案卷检查、受援人满意度回访等措施,强化妇女儿童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督和管理;公开选聘110名法律援助骨干律师,积极整合63名熟悉基层民生、家事的法律服务工作者就近、及时受理妇女儿童各类法律纠纷。2024年办理妇女维权案件604件,未成年人案件84件。

认真做好女性矫正对象的监管帮教工作

一是精准定制矫正方案。注重共性与个性相结合,抓“教育帮扶”效能提升。为每名女性社区矫正对象建立“独特”的矫正小组、矫正方案。并根据其犯罪情况、犯罪类型特点及主体性格特征进行分类管理,在日常监管中紧抓细节,既矫正又矫心,实现精准矫正。

二是精准提供帮教服务。注重纵向和横向相结合,抓“监管帮教”管理规范。逐一建立帮教档案,强化对女性社区矫正对象“一对一”帮教扶助;同时利用春节、妇女节等重点节日对他们进行技能和法治双向培训,双管齐下,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。

三是精准引入心理咨询。注重用心和用情相结合,抓“心理矫治”服务优化。通过社区矫正管理平台、日常谈话和实地走访等方式,深入了解在册女性社区矫正对象心理特征,积极引入心理矫正机制,切实为女性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,既消除其心理障碍又使之尽快融入社会。截至目前,我市在册女性社区矫正对象148名,女性社区矫正对象入矫接受率100%,未发生脱管、漏管及重新犯罪等现象。

 

供稿:江阴市司法局

编辑、发布:叶民庆、陈斓

审核:陈转兰

 

 

江阴市妇联版权所有 江阴市妇联主办
1024*768分辨率,16位以上颜色,IE6.0以上版本浏览器
苏ICP备05002806号